1. QQ漫画网 > 生活百科 >

百家讲坛康震讲李清照

康震讲李清照的观后感
康震讲李清照的观后感
提示:

康震讲李清照的观后感

  李清照出生于名门世家,其父是一位七品官员,其母也是一位有知书善文的知识女性,正因为如此,李清照从小就受到了文学的熏陶。由于其父是一位有知识有眼界的官员,所以并没有想那时的其他父亲一样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而是利用一切有价值的资源帮助李清照学习诗文,所以李清照自幼德才兼备,才华出众。是一位书香才女。
  李清照后来由于父亲的关系认识的第一任丈夫——赵明诚,赵明诚的父亲是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的好友,两人交情不浅,由于李清照才华出众,而赵明诚只对书香才女倾心所以两人在认识之后都对对方十分满意,而李清照也在认识赵明诚的过程中写下了《点绛唇》这首千古名篇,这首李清照的早年作品描写了少女初次萌动的爱情,真实而生动,寥寥四十一字便刻画出一个天真纯洁,感情丰富却又带有几分矜持的初恋少女的姣美形象。当时在宋代由于存在新党和旧党,按照常理来讲当时要想让新旧党的两家人解下姻缘其实十分困难,而李格非就是“苏门四学士”之一是元佑旧党之人,而赵明诚之父赵挺之是新党之人。但是由于宋神宗在那时对新旧党都没有才去打压的态度而是在政治上对新旧党的部分官员都予以提拔和重用所以两党矛盾并没有被激化反而得以缓解。所以在那种政治气候下,李清照和赵明诚喜结连理。
  赵明诚作为一个一品官员的幼子自然情趣高雅,虽然赵明诚在诗文方面不及李清照,可是他是一位非常有名望的文物收藏家,擅长鉴定文物。李清照在与赵明诚成婚之后受其感染也对文物收藏十分感兴趣于是两人一同收藏金石字画。夫妻二人在生活情趣上市知趣相投,两人的婚姻生活十分美满幸福。在丈夫赵明诚在外任知州时由于十分思念写下了《醉花阴》。
  可是,两人的幸福生活并没有得以延续,由于新皇帝继位和宋金矛盾的加剧,所以新旧党的矛盾空前激化,于是作为新党代表人物的赵挺之就诋毁李格非,后来致使李格非死,但是赵明诚并没有抛弃李清照,这给了李清照极大地安慰,但是当旧党势力的以削弱之后,新党内部就有了矛盾,不久赵挺之被人谋害。
  这样由于靖康之难,李清照夫妇逃到南方,不久赵明诚染疾而死,孤苦无依的李清照辗转于金华,杭州一带。颠沛流离的生活,加上亡国之痛,丧父之悲,使这位知识女性完全改变了年轻时优雅闲适的生活。五十二岁的她诗风大转。由于颠沛流离所以他和赵明诚共同收藏的金石字画也遗失大半,后来为了能够保护她与赵明诚共同的结晶嫁给了第二任丈夫张汝州,张汝州这个人巧舌如簧,在婚后对李清照并没有给予关爱,两人在结婚后都感觉受骗,因为张汝州发现李清照所拥有的字画等文物并没有外界盛传的多,而李清照也觉得张汝州这个人并不可靠,于是李清照提出离婚,而张汝州由于十分想拥有她的文物所以迟迟不予答应并且在李清照多次提出之后开始对李清照使用家庭暴力。孤苦伶仃,身心疲惫的李清照终于通过法律的途径与丈夫解除婚约。
  李清照最终是在落寞中度过了悲苦孤独的晚年。
  李清照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女词人,词风委婉,含蓄,清丽。早起作品词风轻快明朗,晚期有些沉郁。但是始终不变的是她擅长白描的写词方式。
  回顾李清照的一生,其实她经历了太多太多,从优雅闲适的生活到后来流途漂泊;从美满生活到再嫁婚变;从无忧无虑到愁情满怀;从政治清明到国破家亡。经历的太多,感触就良多,李清照在那个有精神枷锁的时代敢于拿起笔来刻画这个时代,诉说时代带给她的悲痛就需要一种勇气,这种勇气并不是每个人都拥有的,更何况是一位弱女子。我们不能不说李清照是一位感情细腻,勇气可嘉,工诗善文的一位时代女性。
  我觉得她告诉了我们很多很多,首先:每个人都应该在年轻时多学习,博闻强识,特别是作为一名女性,应该好好的充实自己,把握人生,这样才可以获取幸福;其次:在婚姻问题上我们应该谨慎考虑,要寻找那些生活情趣高雅,于自己可以琴瑟合鸣的人,只有这样的婚姻才是可以长期维持并帮助自己收获家庭幸福的。;再次: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在社会中我们不能永远都做一位弱者,我们应该要学会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应当在社会中争取自己的独立地位,当自己的权利被别人剥削,成果被被人掠夺之后我们要敢于为自己辩护,靠自己来夺回属于自己的东西;最后:每个人在社会上都应该努力地生存,哪怕经历的大风浪,哪怕遭遇不测,我们还是应该好好生活,因为活着本身就是一种幸运一种幸福,就像李清照一样,就算她最后孤独的离开,她的诗作却千古流传。而我们,作为这个生长在和平年代的幸运儿我们为何不好好的生活,就算我们命运坎坷,或许有一天当我们离开时,世界却会记住我们。。。。。。。

  以上的内容全部原创,绝对。呵呵,刚刚在搜康震教授的讲李白的东西,看到你的问题就写了这个长篇大论,不知道对你是否有帮助。要是觉得好就采纳吧,被否了也没关系,就当自己练练笔,好久都没有些东西了~~呵呵,对了,要是有时间就去看看康教授讲的其他东西吧 都还不错。~~

百家讲坛观后感
提示:

百家讲坛观后感

1.南唐后主李煜一生的传奇 ——听《百家讲坛》刘晓岚教授讲“李煜”有感与李煜同醉:窗外雨声淅沥,你却还沉醉在梦里。神情彷徨,容颜憔悴,我感受到了你的落寞,感受到了你的孤寂。无限江山,流水落花春去也,你日日夜夜悲痛,岁岁年年哭泣……就是那悠悠秦淮喝水,也洗不掉你脸上的忧戚;就是那金陵高照的艳阳,也无法驱散你那心灵的寒气…… 春花秋月,刺穿你炽热的灵魂。雕栏玉砌,只剩得一声叹息。做个诗人真绝代,可怜薄命做君主。低吟浅唱,千古愁绪,喝一杯苦酒吧!我愿陪你同醉,就让这一酒消千愁,随着一江春水东流去…… ——题记不得不说,历史是无情的,它给予每个朝代的不仅仅是荣华富贵,骄奢淫逸,还有无尽的痛苦,心机。更重要的是,它不肯把那大好河山献给任何一个王朝,它不肯让任何一个王朝长时间的享受生活。所以,它给了每一个王朝一个期限,一段回忆。这其中:持续时间有长有短;君主有的快乐有的痛苦,有的秉公执法有的贪婪残暴;有开国皇帝有末代君主;当然,一生的“伟绩”有的被世人称赞有的被世人唾弃。然而,在每个王朝末代君主的头上,很少能博得同情、理解的目光,他们,不是被人类唾弃、耻笑,就是被历史的尘埃所埋没。历史丝毫不会宽恕他们的“罪行”,所以,他们成了臭名远扬的千古罪人…… 其实,不然,在所有亡国之君中,有一位不仅没有遭到世人的唾弃,反而引起了太多太多人的同情与惋惜,他的词更是流芳百世,引人注目,他便是南唐的亡国之君——李煜。 2.《三字经》《三字经》是我国古代的儿童识字课本,是中国传统的儿童启蒙读物,大约成书于距今九百多年的宋朝。《三字经》来历无从精确考证,但一经问世即广为流传,实际上成为了全国通用的儿童教材,而且经后世学者不断增补,历久弥新。《三字经》与《百家姓》、《千字文》合称为“三百千”。值得注意的是,在“三百千”中,只有《三字经》获得了崇高的文化地位,被尊称为“经”。《三字经》植根于传统文化,以中国历史为素材,讲述学习和教育的重要性。其中许多观念已融刻在中国人的思想血脉中,如开篇的“人之初,性本善”,大多数中国人都耳熟能详。虽然在中国思想史上,人性的善恶没有定论,然而《三字经》中“人之初,性本善”的观念体现了中国文化对人类的美好信念和期望。《三字经》一方面认为人本性是向善的,另一方面又强调后天环境对于人成长的重要性,所谓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讲得就是这个道理。我们可以找到很多历史故事来印证成长及教育环境的重要性,比如曹植、曹丕、曹彰和曹冲四人同是曹操的儿子,但由于成长经历不同,差距越来越大,甚至完全不像兄弟。《三字经》认为,对于孩子来说,如果没有良好的后天环境,再善良的天性都会受到污染。同时,学习是一种生命的过程,学任何一样东西,必须专心致志、持之以恒,一心一意地去 经历,才会有所成。 3.两宋风云一个朝代,由弱转强不易,但是由盛转衰那却是易如反掌,而其间最可怜的就是忠臣和百姓!想那宋徽宗刚做皇帝时东京是何等繁华,《清明上河图》便是那一时期的真实写照,但由于他亲小人,远贤臣,至靖康年间,金军南下,生灵涂炭,江山满目疮痍,百姓生不如死!二帝被掳后,赵构即位,但他的皇位来路不正,是从金国册立的张邦昌那里得来的,而二帝虽被掳,但仍然健在,如果像主战派所坚持的那样,收复中原,迎回二圣,那让宋高宗情何以堪?你可以收复中原,但绝不可迎回二圣!可怜岳飞太直率了,一天到晚嚷嚷着要收复中原,迎回二圣,必然让高宗起了杀心!南宋的爱国将领,不是死于战场,不是铁马金戈裹尸还,而是死于自己一心保卫的江山的最高统治者手里,谁能不“忠愤气填膺,有泪如倾”呢?曲端也是被诬谋反,被自己昔日旧部下严刑逼供,活活折磨而死的!我想任何一个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都会感到心寒的!谁还愿意保卫这样一个国家?朝廷偏安南方,有一句词写的好“谁在玉楼歌舞?谁在玉关辛苦?”,自己在那里歌舞酒会,而拼死保家卫国的忠臣良将是用来被杀头的,对待奸佞小人,则是皇恩浩荡,这样的朝廷怎能不灭亡呢?现在虽然不能算盛世,但人心向钱,有钱就什么都有了,官员照顾着,法官保护着,人人为己,腐败横行,是不是富了以后,人就没了骨气,什么也能做,民族大义都可不顾,看两宋风云,为了自己利益,卖国的卖国,投降的投降,内讧的内讧,哪管百姓死活 4.今天我看了百家讲坛,主要讲的是贞观之治之李世民夺位。当时汉高祖时期,皇帝李渊治国有方,当时全国上下夜不闭户,路不拾遗。这时,李世民就起了夺位之心,他的第一步就是朝太子和齐王开刀,他设计计谋在玄武门把太子和齐王杀了。这就是所谓的玄武门政变。为什么当时皇帝不处罚李世民呢?是因为他的声望太高了,杀了他天下就会暴乱。杀了齐王和太子后,李世民就派他的一员大将去找皇帝要兵权。当时,皇帝和几个大臣在划船,看见一名全副武装的将士来到他的面前,就被吓着了,明白了此人的来意,但皇帝还是故作镇静地问他:你来干什么?此人就说外面有人生乱,请你把兵权交给秦王,让他来统一安排,全部听从他的指挥,旁边两位大臣也帮李世民说好话,皇帝没有办法,也只有交了兵权。从而也把自己的皇位拱手相让了,因为当时兵权就等于一切,所以李世民就顺理成章地当上了皇帝。李世民当上了皇帝,众说纷纭,有的说是他篡位,有的又说是继位。史书是史书,说法归说法,我认为李世民的做法是错的。因为他不应该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杀兄囚父。虽然他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却失去了手足、父子亲情。 5.看于丹的《庄子》心得,很受启发。特别是其中的一个牧羊人的比喻更是让我感触很大。她说,我们做事就要像牧羊人一样,只要看好最后一只羊就好了。最后一只羊赶上了,其他的羊就会跑得快了。而现实中,有很多人只看着自己的头羊沾沾自喜,却不曾想他的有的羊已经落下了很多了。和这个故事相似的是木桶的故事,一个木桶是由许多片木板组成了的,要看这一个木桶的盛水多少,要看最低的一块木板而不是最高的一块木板。这让我想到了我的学生,其实你看一看,那些成绩较好的学生,其实在日常的学习中,并不需要老师下多大的功夫。相反,真正需要我们帮助的是那些学习暂时落后的学生。我们只有抓好了学习落后的学生的成绩,那么我们一个班的成绩也就会好了。那些学习暂时落后的学生就像是那只最后的羊一样,只有抓好他们的成绩才是最主要的。当然任何的比喻都有其不恰当性。我们对于学习一帆风顺的学生还要有更高一层的要求。要让他们有一定的学习方法。能够自主学习,老师只是给予一定的指导就好了。这一次的《百家讲坛》让我有了很大的感悟。《百家讲坛》是个好栏目。有时间会常看的。

迄今《百家讲坛》讲过的全部专题有哪些?
提示:

迄今《百家讲坛》讲过的全部专题有哪些?

阎崇年:《清十二帝疑案》、《明亡清兴六十年》、《康熙大帝》、《我读经典之〈明经读史 感悟人生〉》、《大故宫(第一部)》
易中天:《易中天品三国》、《汉代风云人物》、《先秦诸子 百家争鸣》、《我读经典之〈我读先秦诸子〉》、《大年初一说经典》
于 丹:《于丹〈论语〉心得》、《于丹〈庄子〉心得》、《于丹〈论语〉感悟》、《我读经典之〈在成长中感悟〉》
王立群:《王立群读史记》(汉武帝、秦始皇)、《汉代风云人物》(项羽、吕后)、《大风歌》、《我读经典之〈强势由人〉》、《千古中医故事之华佗》、《宋史》(正在录制)、《文景之治》(正在录制)
纪连海:《正说清朝二十四臣》(和珅、刘墉、纪晓岚、多尔衮、鳌拜、吴三桂、大太监李莲英)、《我读经典之〈感悟孔孟〉》、《〈千古中医故事〉之孙思邈》
钱文忠:《玄奘西游记》、《解读〈三字经〉》、《我读经典之〈独特的启蒙〉》、《千古中医故事之李时珍》、《班墨传奇》、《解读〈弟子规〉》
金正昆:《金正昆谈现代礼仪》、《身边的礼仪》
张望朝:《杨子荣》、《抗日名将杨靖宇》
蒙 曼:《武则天》、《太平公主》、《长恨歌》、《大隋风云》(上部)-隋文帝、(下部)-隋炀帝(正在播出)
乔 良:《新解三十六计》
康 震:《唐诗的故事》( 李白、杜甫)、《苏轼》、《李清照》、《我读经典之〈庄子的人生境界〉》、《唐宋八大家》 曾巩、欧阳修、王安石、韩愈、柳宗元、三苏父子(正在录制)
孟宪实:《玄武门之变》、《贞观之治》、《唐高宗真相》、《我读经典之〈君子与小人〉》
隋丽娟:《慈禧》、《孝庄》、《我读经典之》
孙立群:《吕不韦》、《李斯》、《范蠡》、《我读经典之〈解析〉》、《千古中医故事之扁鹊》、《从司马到司马》
毛佩琦:《明十七帝疑案》、《郑和下西洋六百年祭》、《我读经典之〈毛佩琦七解〉》、《大明第一谋臣刘伯温》
马 骏:《二战风云人物》、《我读经典之〈有用与无用〉》《拿破仑》(正在录制)
刘心武:《刘心武揭秘〈红楼梦〉》(秦可卿、贾元春、妙玉、林黛玉、薛宝钗、贾宝玉、史湘云、八十回后真故事)
郝万山:《千古中医故事之张仲景》、《郝万山说养生》(正在录制)
王启涛:《蜀地探秘之》、《忧乐范仲淹》(即将播出)
刘扬体:《经典中的爱情》
姜安:《战国说客双雄(张仪、苏秦)》
李敬一:《欣赏中国古典诗词》、《李后主的词》、《司马迁》、《屈原》
李炜光:《正说包公》
高日晖:《范进中举》
赵世民:《探秘中国汉字》
徐放鸣:《另类英雄李云龙》、《我读经典之〈浩然之气与人格之美>〉》
王晓秋:《大变动中的中国之甲午风云》
王新陆:《解读中医》
康 尔:《传奇紫砂壶》
周文顺:《焦裕禄》
赵英健:《清朝陵寝之谜》(慈禧、康熙、道光、嘉庆)
陈毅明:《我心目中的陈嘉庚》
李昌集:《《西厢记》中的爱情》、《从悲到喜说西厢》
孔庆东:《孔庆东看武侠小说》、《鲁迅》、《我读经典之 的魅力》、《老舍的幽默》、《从看钱钟书的幽默》、《啼笑姻缘的爱情三模式》
孙丹林:《楹联的故事》、《唐伯虎》、《陆游的故事》、《我读经典之〈无形中的指引〉》
姚淦铭:《老子与百姓生活》
马瑞芳:《马瑞芳说聊斋》、《我读经典之〈感悟孔孟〉》
方尔加:《孔子眼中的“仁义礼孝”》、《汉代国策风云》
周思源:《红楼梦中的小人物》、《正说三国人物》、《周思源也说秦可卿》、《文明太后》(即将播出)
李 蕾:《红旗渠的故事》
马未都:《马未都说收藏》(家具篇、陶瓷篇、玉器篇、漆器篇、杂项篇)
喻大华:《道光与鸦片战争》、《喻大华评说嘉庆王朝》、《苦命皇帝咸丰》、《末代皇帝溥仪》、《囚徒天子光绪》
葛剑雄:《我读经典之〈荀子的启示〉》、《葛剑雄谈地域文化》
周岭:《周岭解密曹雪芹》、《中的节日》(端午节、春节)、《奏折的秘密》(即将播出)
曾仕强:《我读经典之〈易经与人生〉》、《胡雪岩的启示》、《易经的奥秘》
鲍鹏山:《鲍鹏山新说水浒》(林冲、武松、李逵、鲁智深、宋江)、《孔子是怎样炼成的》、《春秋》(正在录制)
袁腾飞:《两宋风云》、《塞北三朝》(辽、金、西夏)
赵晓岚:《李煜》、《金戈铁马辛弃疾》
江英:《回首开国大典》
郦波:《大明名臣》(风雨张居正、抗倭英雄戚继光、清官海瑞、“救时宰相”于谦)、《郦波评说曾国藩家训》
方志远:《大明嘉靖往事》、《万历兴亡录》
魏新:《东汉开国》
赵玉平:《麻辣说三国》(向诸葛亮借智慧、跟司马懿学管理、《曹操》)
莫砺锋:《杜甫的文化意义》、《诗歌唐朝》、《蜀地探秘之杜甫草堂》、《白居易》
傅佩荣:《孟子的智慧》
翁思再:《梅兰芳》、《伶界大王谭鑫培》
吕立新:《水墨齐白石》、《写实徐悲鸿》
董平:《名相管仲》、《传奇王阳明》
商传:《永乐大帝》《朱元璋》(正在录制)
于涛:《走近曹操》
吴桐祯:《成语趣谈》
梅铮铮:《蜀地探秘之武侯祠》、《解码关公》
王树增:《军旅作家王树增讲长征》、《王树增解读三大战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刘强:《竹林七贤》
朱翔非:《中华孝道》
张大千:《名人酒故事》
罗大中:《大国医》(王孟英、钱乙、李东垣、缪希雍、朱丹溪)
杨雨:《侠骨柔情陆放翁》、《纳兰性德》(即将播出)
韩田鹿:《三言二拍》、《大话西游》
梅毅:《梅毅话英雄》(鲜为人知的杨家将、隋唐英雄志)
李清泉:《英雄项羽》
李晓:《商贾传奇》
厉华:《信仰的力量》
李山:《春秋五霸》、《战国七雄》(正在录制)
彭林:《夏商周断代工程》、《彭林说礼》
钱斌:《千年一笔谈》
赵冬梅:《千秋是非话寇准》
张召忠:《张召忠说航母》(正在录制)


满意请采纳

《百家讲坛》中谁讲得最好?
提示:

《百家讲坛》中谁讲得最好?

一个以文化人、历史专家、教师为主的《百家讲坛》在娱乐当道的年月里成为热门节目,到现在,在《百家讲坛》推出过讲座的人已超过了20位,这些人在上“讲坛”前,影响力只限于小圈子里,但在央视走了一遭,他们名气爆增,成为公众眼中的明星。他们能走红,除了央视这个造星平台外,他们所具有的独特气质才是成为观众

追捧的主要原因。

  最投入——孙丹林


  孙丹林是渤海大学的客座教授,主要研究中文。文史不分家,研究历史也成为孙丹林教授的爱好。孙丹林教授分析了《百家讲坛》之所以得到众多观众的青睐的原因:《百家讲坛》充当了桥梁,真切地拉近了专家学者和普通百姓之间的距离,专家学者的灵活讲述,加上电视手段的运用,让《百家讲坛》这个安静的节目成了观众收视的一匹黑马;另外,《百家讲坛》使一些原来只在书斋里传播的文化和观点,与普通百姓见面了,百姓也非常渴望得到这方面的知识和信息。


  孙丹林在《百家讲坛》讲过陆游、讲过唐伯虎,会时不时蹦出一些“帅呆”、“酷毙”等新潮词汇。当他讲到陆游钗头凤的经过时,连一些观众都被他讲哭了。


  最洒脱——孔庆东


  孔庆东,北大教授。祖籍山东,系孔子第73代直系传人。1983年自哈尔滨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钱理群先生的开山硕士、严家炎先生的博士,主攻现代小说与武侠小说,语言驾驭出色,文章不仅生动有趣且愤世嫉俗。出版:《北大往事》《青楼文化》、《井底飞天》、《金庸侠语》、《空山疯语》等。他那种差不多是与生俱来的幽默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孔庆东说起金庸小说基本可以不看讲稿,凭他不凡的经历和独特的思考方式,有人甚至戏言孔庆东是“北大的马克.吐温”。


  最具人气——易中天


  易中天,1947年生,湖南长沙人,1981年毕业于武汉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现任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教授。长期从事文学、艺术、美学、心理学、人类学、历史学等多学科和跨学科研究,著有《美学思想论稿》《艺术人类学》等。近年撰写出版了《帝国的惆怅》以及“易中天随笔体学术著作.中国文化系列”四种:《闲话中国人》《中国的男人和女人》《读城记》《品人录》等。


  易中天,这个具有八卦精神的教授用一种平民化的方式在电视上讲起了历史故事,让他迅速成了“超级教授”,并已有了庞大的“易粉”群。


  最争议——刘心武


  刘心武,四川成都人,当代作家。先后担任北京第13中学教师、北京出版社编辑。近作长篇小说《钟鼓楼》标志着创作的新高度。刘心武擅长青年题材,把塑造人物同对生活思考的抒情议论结合,是他小说的艺术特色。


  刘心武揭秘《红楼梦》”一出,“红学家”一片哗然,认为他创出的“秦学”属于歪门别道,但在争议声中,刘心武主讲节目的收视率却节节高升。


  最另类——纪连海


  纪连海是北师大二附中的高级教师、学科带头人,长期从事历史教学工作,算是一位“教书先生”。在央视节目《百家讲坛》上说清史。


  纪连海的另类首先是身份,他不是专家、教授,而只是一名普通的高中历史老师,而他的讲座风格也另类,看他的节目,跺脚、拍桌子、双手颤抖是常见的事情。


  最幽默——金正昆


  金正昆,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外交学系主任,礼仪与公关研究中心主任,教授。主要从事外交学、传播学、礼仪学研究。已出版专著、教材12部,发表文章近百篇,共350多万字。是国内知名礼仪专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等多所院校兼职教授,政府多部门顾问。


  金正昆是礼仪与公共关系专家,所有听过金正昆讲座的人都会用幽默来形容他的说话风格,无论是在教室还是在演播室,笑声总是充满他发言的全过程。


  最关键——阎崇年


  阎崇年,1934年4月生,山东省蓬莱市人。北京社会科学院满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北京满学会会长。研究满洲史、清代史,兼及北京史。在《百家讲坛》播讲过《清十二帝疑案》和《明亡清兴六十年》。


  2004年5月,《百家讲坛》从北京市社科院找来了阎崇年讲清史,此前这个“讲坛”的收视一直不温不火,但阎崇年来了后立马扭转局面,节目开始渐渐走上正轨。


  最悬疑——毛佩琦


  毛佩琦,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原国家文物局文物出版社副社长;北京大学明清研究中心 研究员;中国明史学会常务理事;北京郑和下西洋研究会副理事长;北京吴晗研究会副会长;长期从事中国古代史明史、文化史、社会生活史研究,发表论文60余篇。


  主要著作有:《明成祖史论》、《永乐皇帝大传》、《郑成功评传》、《明清行政管理制度》、《中国明代政治史》(合著)、《中国明代军事史》(合著);主编有:《岁月河山—图说中国历史》、《岁月风情—中国社会生活史》、《十大后妃》、《百卷本中国通史??明史10卷》、《中国社会通史?明代卷》、《中国状元大典》、《四库全书大辞典?史部》等。最新出版著作:《毛佩琦细解明朝十七帝第一部》 。


  毛佩琦《百家讲坛》主讲的“明十七帝疑案”,收视率排名位于去年《百家讲坛》所有讲座的第二位,明朝的悬疑故事在他口中一一破解,也掀起了民间“明史热”。


  最严谨——马瑞芳


  马瑞芳,著名学者、作家,1942年生于山东青州,1965年毕业于山东大学中文系,现任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古代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古代文学学科学术带头人。2005年初,山东大学的马瑞芳教授在CCTV-10《百家讲坛》开讲《说聊斋》,她以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活泼的叙事方式赢得社会各界观众的广泛欢迎。


  马瑞芳讲聊斋吸引观众注意,靠的是她严谨的治学态度,她曾20多年考察蒲松龄的生平,并沿蒲松龄青年时的“南游”路线考察,有关《聊斋》的趣事就是这么被发掘出来的。


  最学术——王立群


  王立群,1945年生,山东新泰人。1982年毕业于河南大学(当时称“河南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获文学硕士学位。现任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古典学博士生导师、中国《史记》研究会常务理事。主要研究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山水游记研究和《文选》研究两个方面。王立群走入《百家讲坛》,以他的“汉代风云人物”系列《项羽》、《吕后》,赢得满堂喝彩。


  王立群和易中天都讲过汉代人物,而作为河南大学教授的王立群所讲内容更有史学家风范。他在节目中显得内敛,所讲内容考据严谨,每堂课结束后都令人感觉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