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高适
李白给高适写的诗?
李白给高适写的诗有以下几首: 1. 《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嗟君此别意何如,驻马衔杯问谪居。 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 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 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 2. 《赠别高三十六》: 天地无不光,日月无不爱。 宝剑时不时,人情道无奈。 愿君当此意,解怨释结低于预期。 江南好风景,岁月不曾改。 3. 《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 孤月沧浪河汉上,青天扫尽云中烟。 纵怀乐事心谁道,泪滴琼珠透疏璃。 抱负与流年似水,事古不与今河流。 谁寄浮云问行人,且共一尊寒夜酒。 4. 《送蔡少府之任》: 试登西楼望乡国,昨夜谁梦南园花。 楚水秋来为君满,巴山春去是君家。 孤松不老清霜后,空谷百年微月中。 郡守重诗来问疾,文采何人颖悟童。 5. 《沙丘城,寄李少府》: 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 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 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 取乐琴与月,兼欢官与名。 穷居而野享,此心稍欣盈。 忆君无见之,怅望城阙清。
高适和李白的关系?
高适和李白曾经是挚友,后来两人分道扬镳。 李白身为诗仙,他一生的作品是数不胜数的。值得一提的是,李白的作品受到了唐玄宗的赏识,之后的李白给唐玄宗当了三年的秘书。其后李白就开始游山玩水。李白离开京城之后,杜甫与其一起远游到了河南散心,在这里,两人遇到了后来成为至交的高适。 远游期间,李白和高适共同游梁园,登平台,一起回溯前人所消逝的风流韵事。两人的友情在这一时期达到了一个巅峰。根据当时记载的史料和三人共游所创作的诗文来看,他们在那一刻的感情是真挚的,心情也是十分愉悦。高适在《同群公秋登琴台》中,评论古今,说出了两人友谊的深厚。 随着安史之乱的进行,高适认准了太子,跟随太子南征北战,渐渐成了太子的心腹,可是这时的李白却跑到了永王手下做起了幕僚,倒霉的是永王后来造反了,这可是大事啊,粉身碎骨的大事。最终,永王叛乱被平息,李白获罪,流放夜郎。 李白获罪后,急忙找好友高适帮忙,而此时高适不但不搭救而且闭门不出。而高适则选择了保持沉默,未对李白伸出援手。这次事件的打击使李白的心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从过去的豪放转为沉郁,而高适也因为自己的选择而感到了内疚。 在此之后,李白与高适的友谊出现了裂痕。虽然他们仍有书信往来,但彼此之间的距离却越来越远。最终,他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分道扬镳,再也没有走到一起。 高适和李白的性格分析 从高适写给杜甫的诗中可以看出,他们俩人一生交往至真。而这种真诚的交往是建立在忠君报国、忧国忧民的同样价值观之上,二人都是践行儒家学说的君子。 而李白,其实更倾向于道家羽化飞升的出世生活。他之所以入世,只是有一腔经世治国的抱负想要施展。当实现了自己的抱负后,他并不打算继续为人民服务,而是要功成身退,去放白鹿青崖间。如果在实现抱负的过程中,让他用尊严来换取机会,那他就会毅然离去,绝不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李白、高适二人都是才华横溢的诗人,都有经世报国的志向。不同的是,李白是下凡的谪仙人,来此人世只是为了施展才华,最终追求的是羽化登仙。高适是凡间的读书人,受孔孟教化,求忠君报国,一生所求不过是国泰民安。
李白和高适是什么关系
李白和高适两人曾经是好友。 硬要说高适和李白的关系,那就是从意气相投的挚友变成大道朝天各走一边的路人甲。高适和李白在天宝年间一起在长安混,李白是唐玄宗御前红人,说实话那叫一个要风有风要雨有雨,所以李白的很多江湖朋友纷纷来投,李白本身的性格也是适合江湖不适合官场,再加上他跟杨国忠高力士等人没搞好关系,于是每天上街喝酒,高适就是酒友之一。 一帮人意气风发诗歌唱和,激扬文字挥斥方遒,关系那叫一个好。估计每次吃饭都是李白请客,一来李白豪爽大方,二来李白有钱。千金散去还复来的主。可是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李白被赐金外放,李隆基给了他巨额遣散费。花完之后李白明白什么叫做酒肉朋友了,有钱有酒就是朋友,没钱没酒都是路人甲。 李白和高适相关介绍 高适少年时期家境贫寒,曾在梁、宋一带当过叫化子。但他从小雄心勃勃,勤奋学书学剑,与李白性格相同,不屑通过常规科考入仕,寄希望于天子慧眼识珠,破格进入正式编制。20岁时他曾西游长安,初探仕路,结果无功而返。 李白著有《李太白集》,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等。李白所作词赋,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后世誉为“诗仙”,与诗圣杜甫并称“李杜”。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李白(唐代著名诗人)百度百科-高适(唐代大臣)
高适和李白的恩怨?
高适和李白的恩怨源于政治立场不同。 高适是一个才华洋溢的诗人,是一个大文豪,胸怀大义,一心打算报国明志,一直难以实现。安史之乱后,李白和高适的友谊就发生了改变。 高适之后没有从文,而是从武。高适在军队中一路高升,直至接任哥舒翰身边的军情秘书,而高适也在战场上展现了他的军事能力。最后潼关失守,但高适侥幸逃脱。李白和高适翻脸的根本原因就是两人的政治立场不同。李白正好被永王李璘招了,做了他的幕僚。 昔日的朋友在这转眼之间就成为政治立场相对的敌人,要在战场上刀戈相对。当时身在牢房中的李白曾写信向高适求救,希望这位昔日好友能搭救一把。毕竟高适当时是平定永王军队的节度使,掌握着他们的生杀大权。不知是何缘故,高适竟对李白不理不睬,就算是李白的妻子亲自上门求救,高适也没有做出任何回应,避而不见。 二人的政治立场,一个是刚刚上位的新皇,一个是被认定为叛军的永王,无论怎么看都是站在新皇这边才是一个正确的选择。李白是性情中人,高适是有原则的人,如果高适遇难李白是一定会全力相救,哪怕丢官。交朋友一定要交有原则的人,和有性情的人,没有原则也没有性情又不沾亲带故根本就没用。 无论哪朝哪代,对于刚登基的太子而言,谋反这两个字是最为忌讳的,所以为了政治命运,高适也没有资格去解救李白。也就是说,高适是有原则的人,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对于李白来说,这样的人恐怕会让他丢了性命。李白当时的身份是叛军,是政治操守除了问题,高适不能因为和他曾经游山玩水就丧失自己的政治正确性。 高适和李白的相识 李白是一位豪放不羁的诗人,他的诗作饱含激情,语言豪放,而高适则以沉稳、持重著称。二人的性格犹如南北两极,然而,正是这种互补性使得他们的友谊更加引人注目。 李白与高适的结识,离不开酒的媒介。相传,当时李白在浔阳(今江西九江)附近的桃花潭游玩,偶然间与高适相遇。两人一见如故,共饮桃花潭之酒,畅谈人生理想。在酒的催化下,他们彼此的心灵产生了共鸣,成为了知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