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脉方法图
切脉是中医独创的诊法,中医把脉时摸的是哪里?
切脉又称为号脉,是中医诊断的一个方式,是望、闻、问、切四法之一。通过切脉可以很好地了解人体的相关脏腑气息,通过切脉可以帮助医生进行诊断,以及指导医生进行治疗的方式。 切脉可以分为举、按、寻,三种力度来达到对于手部的动脉来进行触摸,以判断的疾病的走势,常见的脉象有浮脉、沉脉、迟脉、数脉等等,有的甚至二十几部脉,通过结合患者的问诊,以及相关的诊疗方式来对患者进行总体的评价。 对于儿童,主要是以医生的大拇指按在儿童的腕上的动脉为主,而不是三指的同按。 中医切脉时摸的是桡动脉。也就是在上肢前臂内侧面,偏于桡侧的部位。诊脉时,将其分为寸、关、尺三部,再根据浮、中、沉三部来综合判断疾病的性质,中医称之为三部九候。 其中以桡骨茎突定为关,关前为寸,关后为尺。现在常用的脏腑定位为,左手的寸关尺分别为心、肝、肾。右手的寸关尺分别为肺、脾、命门。 诊脉全靠医生手指的敏感度来体验,因此要准确地分辨脉象,除了要熟悉脉象理论以外,需要多做练习,才能熟练掌握这一诊断方法。 拓展知识是肱动脉的终支之一,较尺动脉稍小。桡动脉长约21.2cm,起端外径约0.3cm。肱动脉分出后,行向外下,先经肱桡肌与旋前圆肌之间,继而位于桡侧腕屈肌与肱桡肌之间,至桡骨下端斜过拇长展肌和拇短伸肌腱深面至手背后进入解部学鼻咽窝,穿第1掌骨间隙入手掌深部,分出拇主要动脉后,即与尺动脉掌深支吻合成掌深弓。桡动脉在桡骨下端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位置较浅,是扪脉和穿刺的理想部位。桡动脉有恒定的二静脉伴行。自肘窝中心以下2.5cm处向外下至桡骨茎突的内侧划一直线,为桡动脉的体表投影。
切脉是中医独创的诊法,中医把脉时摸的是什么?
把脉摸的是什么?把脉并不神秘,其本质是检查脉搏的压力大小极其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但把脉不止是数个心率,通过把脉获得的信息应该比你想象得要多。 (一)脉率,大多情况下等于心率,有某些心律失常,比如房颤和早搏的时候就不一定。 (二)脉律,可反映心脏的节律,比如窦性心率不齐、早搏、房颤,都在脉律上会有相应的变化。 (三)血管紧张度与动脉壁状态,血管紧张度与收缩压有一定关系。而动脉血管如果用力按压近心端,远端被阻断以后,仍然摸起来比较硬,缺乏弹性,呈条索状,常提示动脉硬化。 (四)强弱, 可反映心搏出量、脉压、外周血管阻力等信息。 (五)脉搏波,用仪器可记录下脉搏的波形,某些特殊疾病,其脉搏波可呈特征性变化。 比如交替脉,为左心衰竭的重要体征;奇脉常提示心脏压塞或心包缩窄;水冲脉常见于甲亢、严重贫血、脚气病、主动脉关闭不全、动脉导管未闭等。 一切脉象都是心力强弱,脉络弛张,气血津液虚滞的综合反映;心脏、脉络气血津液发生病变,又与五脏发生病理改变有关,所以切脉能察五脏盛衰。 中医认为,疾病的根本原因是机体内的阴阳平衡状态受到破坏,因而引起气血的变化,气血的变化,带来了脉象的变化。不同脉象的形成,与心脏、脉络、气血津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心主血脉,心脏搏动把血液排入血管而形成脉搏。心脏的搏动和血液在血管中的运行,由宗气推动。宗气积于胸中,汇合水谷精微化生的营卫之气与吸入的清气而成。血液循行于血管之中,除了心脏的主导作用之外,还必须有各脏的配合。肺主气,肺气的敷布,是血液布散全身的重要动力;而肺朝百脉,即循行于全身的血脉,均汇聚于肺。脾胃为气血化生之源,脾主统血,血液的循行有赖于脾气统摄。肝藏血、主疏泄,有调节循环血量的作用。肾藏精,精化气,是人体阳气的根本,为全身脏腑功能活动的动力;精可以化生血,又是血液生成的物质基础之一。 所以,心是形成脉象的主要脏器,气血是形成脉象的物质基础。心脏搏动的强弱,脉络的弛张,是引起脉象变化的根源。脉象的不同变化,反映了心力强弱、脉络弛张、气血津液虚滞三个方面的变化,这就是中医脉诊的原理。
自学脉诊最简单方法
自学脉诊最简单方法如下: 首先,双手伸出来,露出手腕,在你手腕的边缘处有个凸起的骨头,叫作桡骨茎突,先用中指摸到它,然后再在它对应的位置摸到一条血管,这个地方就是关脉了,定位了关脉的位置,寸和尺就住在它的左右隔壁。 关脉以上,靠近手的方向,挨着的就是寸脉,关脉以下靠近手肘的方向,挨着的就是尺脉。找到寸关尺的位置后,还要注意,摸脉摸脉,摸的其实就是血管,所以要仔细的摸到那根跳动的血管,才算找准了。 有的人血管偏外一点,有的人偏内一点,有的人比较明显,有的人藏得很深,这就需要细致的寻找。
脉诊自学方法
脉诊自学方法: 1、脉象基本要素 脉象,是由脉位、脉体、脉力、脉率、脉律、脉幅、脉形七个基本要素所组成。由于这七个要素的变动,因而演变出纷纭繁杂的诸多脉象。周学海提出以“位数形势为经,微兼独甚为纬”来提纲挈领,诊脉明理。 位:即脉位,指脉之在浮、在中、在沉及脉位之在内、在外。 数:脉之至数及脉“来去”之速度。 形:脉管之长短曲直软硬内外,脉管周围组织之形态质地,及脉管与周围组织的形态关系。 势:可分为生理体质,病理体质及心理状态、性格特点之脉势。“势者,敛舒仲缩进退起伏之有盛哀也。势因形显,敛舒成形于广狭,伸缩成形于长短,进退成形于前后,起伏成形于高下,而盛衰则贯于诸势之中以为之纲者也。”此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非寻常人所能体会(本人也尚未参透)。 2、脉诊心法 《内经》曰“持脉有道,虚静为保”。虚,是医者的心要虚。虚乃能容,心虚方可积神。切脉时亦要心虚,即不可先存一丝成见,诚如张登《诊宗三昧》所云:“切脉之法,心空为宗。”静,是指医者之心要静。喻嘉言在《医门法律》中告诫我们:“有志于切脉者,必先凝神不分,如学射者先学不瞬,自为深造。”因此,诊者当如费伯雄《医醇剩义》所说的那样:“临诊时,虚心静气,虚则能精,静则能细,以心之灵通于指端,指到心到会悟参观。” 3、脉诊指法 指法是脉诊的手指基本功,包括调指与运指两个方面。 (1)、调指 平齐指端:三指在诊脉时,必须将三指的指端对齐才能举按一致,用力均匀。 运用指目:人之手指感觉最灵敏的部位,在指端皮肉突起最高的地方,古人将这里称之为指目。一般均使用指目进行诊脉。然而指目之下有动脉通过.有些人的手指动脉跳动较明显,常常干扰对患者脉象的诊察.《脉义简摩》针对这种情况,指出:“卢氏所用指目,正人指内动脉所出之处,若此似不如用螺纹略前者,正压脉上为常法也。”临诊时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诊脉部位。 (2)、运指 是指法的具体运用。 总按、单按:《诊家枢要》曰:“一指单独加压为单按,三指同时加压为总按,单按以分候寸口三部以视病在何脏何腑;总按以审五脏六腑的全体;轻按重按以别沉浮,四者分合并用,才能找出线索,洞悉病所。” (1)举按寻举按寻是脉诊的基本指法,它通过三指用力轻重的变化,以诊察脉搏的浮沉与力度的情况。如滑寿说:“持脉之要有三,曰举、按、寻。轻手循之曰举,重手取之曰按,不轻不重委曲求之曰寻。” (2)推法推法是将手指挪移于脉管之上下,内外,以探察通常用举按法所不能察觉的—些变化。推法与举按法相对,举按法是浮沉浅深诊候,而推法则是纵横诊候。如《医学入门》曰:“盖脉有隐显,皆阴阳变化错综,须横看,竖看,乃可尽其变。” 三、诊脉步骤 1、诊脉之时,医者与病人须调整自己的仪态举止,静心正身,全身放松,使气血运行畅通。 2、医者要做到心空无一物,切不可存有一丝先入之成见,不可使思想带有倾向性,务必“洗尽胸中所蓄,寓孔神于三指头,自然得矣”。 3、总按,以举、按、寻、推等指法,按“位数形势”四字求之。左脉属血分,而气实统之,故左脉为血中之气;右脉属气分,而血实生之,故右脉为气中之血。左右脉象互参,以诊察人之体质特点、心理特点。 单按,以举、按、寻、推等指法,按“位数形势”四字分部次第求之,以诊察在体质基础上产生的病理变化及心理脉象。 最后,总按、单按所得的脉象特点综合分析,以诊察病人之生理体质、病理体质、心理状态及性格特点。 初学脉诊之人,可按此步骤,按部就班,细心体会,诚如周学海所言:“求明脉理者,须先将位数形势讲的真切,各种脉象了然,不必拘于脉名”。“讲脉学者,须先明脉位之有定,而后渐渐悟入脉位之无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