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QQ漫画网 > 生活百科 >

霍桑效应

心理效应之——霍桑效应
心理效应之——霍桑效应
提示:

心理效应之——霍桑效应

“霍桑效应”这一概念,源于1924年至1933年间以哈佛大学心理专家乔治▪埃尔顿▪梅奥教授为首进行的一系列实验研究。

1924年11月,为了找到一个通过改善工作条件与环境等外在因素来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途径,梅奥教授的研究小组进驻美国西部电气公司的霍桑工厂。




他们选定了继电器车间的六名女工作为观察对象。在七个阶段的试验中,不断改变工人的工资、休息时间、午餐以及照明等因素,希望能发现这些外在因素和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关系——遗憾的是,不管这些因素怎么改变,试验组的生产效率一直没有上升。

为了搞清楚状况,梅奥教授团队又花了约两年的时间找工人谈话,前后达两万余人次,耐心地听取工人对公司的意见。




在这个过程中,工人们畅所欲言,尽情地宣泄着自己的负面情绪,结果,霍桑工厂的生产效率大大提高——正是这种情感宣泄,让工人释放了工作中积累的情绪压力。同时,由于专家团队的耐心倾听,工人感觉自己受到了关往,加倍努力工作,以证明自己是优秀的,是值得关往的。




这种奇妙的现象从此就被称作“ 霍桑效应 ”。

情绪的宣泄是平衡心理,保持和增进心理健康的重要方法。情绪应该宣泄,但是要以 合理的方式宣泄 。




日本的松下公司一直非常重视员工的情绪管理,认为员工的情绪和工作效率有极大的关系,因此,在这方面动了不少脑筋,也下了不少功夫。

一个很典型的例子是“出气室”。在松下的各个生产基地都设有一个专门的、很隐蔽的房间,这个房间里放置了一些橡皮人,任何员工如果遇到烦恼的事,只要是感到心里堵得慌,就可以到这个房间里对着橡皮人大喊大叫,甚至拳打脚踢,以此宣泄心中的不良情绪。这个小房间在松下公司内部被称为“出气室”。

“出气室”设立之后,松下公司的员工心理学专家对出入“出气室”的员工进行了细致的观察,结果发现: 85%以上的员工进去时看上去神情抑郁或怒气冲冲,而出来时则显得轻松多了。之后,经统计发现,这些员工“出气”之后的工作业绩较“出气”之前的有明显的提升。

应该说,松下公司的做法是比较极端、投入也较大的,不是每个人都能享受到这种专业的“出气室”待遇。不过,这至少说期了一个道理——一个合理的宣泄出口,对个人的心理健康有着不容多视的作用。

心理学家通过对情绪的深入研究发现,情绪宣泄的手段主要有三种:狂暴行为、倾诉和哭拉。

松下公司的“出气室”属于第一种狂暴行为宣泄,“霍桑实验”中的谈话属于第二种倾诉宣泄,而除此之外,放声痛哭也是极佳的宣泄方式。




研究证明,情绪性的眼泪和别的眼泪不同,它含有一种有毒物质,会引起血压升高、心跳加快和消化不良等不良症状。通过流泪,把这些物质排出体外,会带来生理和心理上双重的轻松感。因此,如果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宣泄情绪,那就大哭场吧。 

霍桑效应和罗森塔尔效应区别
提示:

霍桑效应和罗森塔尔效应区别

霍桑效应和罗森塔尔效应区别是: 霍桑效应的重点在于被观察者本身,背后体现出的是人内心中一种希望被欣赏、希望表现出自己最好的一面,希望在社会中展现自己的感情。这里的观察其实换成关注更加妥当,重点在于关注行为本身,关注行为是没有情感色彩可言的。 而罗森塔尔效应的重点在于期望,在于观察者和被观察者之间的相互作用。观察者内心怀有积极的期望对待被观察者,被观察者因为感知到了这种从表情动作眼神等等方面透露出的期望,会随着变得越来越积极。观察者的情感色彩在这其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霍桑效应简介:霍桑效应是心理学上的一种实验者效应。20世纪20-30年代,美国研究人员在芝加哥西方电力公司霍桑工厂进行的工作条件、社会因素和生产效益关系实验中发现了实验者效应,称霍桑效应。 实验的第一阶段是从1924年11月开始的工作条件和生产效益的关系,设为实验组和控制组。结果不管增加或控制照明度,实验组产量都上升,而且照明度不变的控制组产量也增加。另外,有试验了工资报酬、工间休息时间、每日工作长度和每周工作天数等因素。

罗森塔尔效应是指什么?
提示:

罗森塔尔效应是指什么?

指一个人对另一个人产生期望,并从中发挥着莫大的作用。 “罗森塔尔效应”又叫期望效应,它是指一个人对另一个人产生期望,并从中发挥着莫大的作用。换句话讲就是“梦想成真”,而助推该梦想成真的动力便是来源于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鼓励和期待。 可以给对方带来莫大的动力。 要知道,人都是感觉动物,在碰到一些看似难解的困难和挫折时,人会本能的表示畏惧甚至会因此而退缩。如果此时有一个人对其投以期望和鼓励的话,他就会开始重新审视自己,也逐渐会用新的姿态面对困难与挫折,在这种动力的推动下,人就会逐渐提升自身技能,进而提高战胜困难的可能性。 罗森塔尔实验 “罗森塔尔实验”,也叫"丑小鸭实验"。在心理学历史上,有关期望和信心对人的影响的实验,最著名的当属"罗森塔尔实验"了。1966年,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通过实验,研究了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对学生成绩的影响。 他在实验中发现的"皮格马利翁效应",不仅影响了人们的教育观念,而且对人们的其他社会性行为都产生了深远的意义。

生活中霍桑效应的实例
提示:

生活中霍桑效应的实例

这在学校教育中极为普遍。有一所国外的学校,在入学的时候会对每个学生进行智力测验,以智力测验的结果将学生分为优秀班和普通班。结果有一次在例行检查时发现,一年之前入学的一批学生的测验结果由于某种失误被颠倒了,也就是说优秀班其实是普通的孩子,而真正聪明的孩子却在普通班。但是这一年的课程成绩却如同往年一样,优秀班明显高于普通班,并未出现异常。原本普通的孩子被当作优等生关注,他们自己也就认为自己是优秀的,额外的关注加上心理暗示使得丑小鸭真的成了白天鹅。基于霍桑效应的心理暗示还可以治疗抑郁、自卑、紧张等各种心理疾病,霍桑效应在企业管理应用和领导行为上也卓有成效。
在一些社会学教材中论及社会研究中的客观性和道德性问题时,常把霍桑效应作为社会研究中偏误的例证,以说明研究过程本身对被研究者的行为所产生的影响。“社会学家应该记住,社会学是关于人类行为的科学,人们会对研究过程做出反应——有时我们无法预见这些反应。正是研究者的出现可能歪曲正在研究的社会情绪,这一现象常常称为反应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