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QQ漫画网 > 生活百科 >

锣鼓队演出

威风锣鼓的特点
威风锣鼓的特点
提示:

威风锣鼓的特点

一、个性突出,风格独特,富有强烈的艺术魅力和感染力。 威风锣鼓的特别之处主要体现在“威”上,演奏起来慷慨激昂,气势磅礴,豪放大气,让人觉着威武雄壮。威风威风,音响起伏跌宕,时而缠绵婉转,时而悠扬,如水般缓缓流动,时而紧锣密鼓,如地动山摇,又似虎如雷响彻云霄。曲牌结构,严谨流畅,甚是动听,可以说是雅俗共赏。锣鼓乐器音域宽广,音如洪钟,深沉浑厚,刚柔相济。锣鼓表演形式丰富多彩,锣鼓队员形体健美,变化队形时繁而不乱,各种技巧交替呈现。再加上锣鼓家伙饰品和传统夺目的服饰,呈现出一场五彩缤纷的视觉盛宴。 二、生活化、通俗化、大众化,具有时代气息 威风锣鼓所表达的东西,可以说是借鼓言志,寄情于锣鼓歌颂人们的生活,表达的是人们最直接的思想感情,也体现了人们的理想和追求,展示着当下的时代精神。仅从锣鼓之乡收集的200首曲牌中就可以看出,不同的历史故事锣鼓曲牌的表现也是不同的,这就说明威风锣鼓总是把人们所熟悉的声音、风景、事物和情感的感触,通过艺术本能、通俗、形象的展示,借以表达人们对心声。因此不论观赏它或者学习它,人们都乐于接受。 三、群众性、灵活性、自娱性,生命力强,易于普及 在山西临汾地区,几乎每个村都有自己的威风锣鼓队,个别的还有属于他们的传统曲牌。不论男女老幼,都能参加击奏。过去的威风锣鼓队,一般一、二十人多为中老年。自1989年以来,威风锣鼓名声大噪,逐渐的各村锣鼓队伍日益扩大,连妇女、儿童都参加登场比赛演出。因此,出现了少儿威风锣鼓队、女子威风锣鼓队。这就说明了威风锣鼓的群众性。 威风锣鼓的自娱性、灵活性,具体反映在生活时间、场合和方式上。平时、节日、白天、黑夜、舞台、广场,演奏起来可静可动,在老百姓农闲的时候,高兴的时候,随时可以把乐器拿出来,聚集在一起,自娱自乐倒也热闹。因为不受任何条件的限制,所以在群众当中很容易接受。

威风锣鼓
提示:

威风锣鼓

家住山西时,最难忘的就是霍州威风锣鼓。

锣鼓是中国传统打击乐器。中国的打击乐器根据制作材料的不同,分为金属、竹木和其它三种。锣是用铜冶炼而成的,属于金属类的打击乐器,其音洪亮而强烈,余音悠长持久。最早使用铜锣的是居住在中国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到公元前二世纪左右,随着各民族文化交往的日益加强,铜锣逐渐向中国内地流传。铜锣在战争中应用比较广泛,古代的军事首领们经常用铜锣来指挥军队作战。中国古代的军事术语“鸣金收兵”中的“金”就是古代铜锣的别称。

鼓的出现要更早。从如今发现的出土文物来看,可以确定鼓大约有4500年的历史(以山西襄汾陶寺遗址早期大墓出土的土鼓为例)。在古代,鼓不仅用于祭祀、乐舞,它还用于打击敌人、驱除猛兽,并且是报时、报警的工具。据《礼记·明堂位》的记载,“伊耆氏”之时就已有“土鼓”,即陶土作成的鼓。鼓有良好的共鸣作用,声音激越雄壮而传声很远,所以很早就被华夏祖先作为军队助威之用。相传黄帝征服蚩尤的涿鹿之战中,“黄帝杀夔,以其皮为鼓,声闻五百”(《太平御览》卷五八二引《帝王世纪》)。“击鼓杀敌、鸣金收兵”是我们在传统评书中常听到的话语。

威风锣鼓是诞生和流行于晋南临汾霍州市、洪洞县、汾西县等地的一种民间打击乐表演。由于其鼓声如雷,威风凛凛,所以叫做威风锣鼓。霍州更是威风锣鼓之乡,霍州威风锣鼓有着“华夏第一鼓”的美誉。

相传隋末李渊亲率长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及义师甲士3万自太原挥兵南下,目标直指关中。大军第一站到达霍邑,遇到隋军顽强抵抗。连日大雨,又赶上粮草缺乏和后方吃紧,李渊信心受挫,几乎要打退堂鼓。关键时刻,李建成、李世民力主进军,帐下谋士提出妙计。李世民以威风锣鼓演兵布阵,作战时一举大获全胜。锣鼓队被李世民赐名“威风锣鼓”,自此流传后世。

我是被霍州威风锣鼓深深震撼了的!

上初中时,冬天里常常听到村里的锣鼓队训练。为什么要打鼓呢,原来是为正月十五元宵节作准备。春节和元宵节都是我国的传统假日,但春节和元宵节又有着很大的区别。春节是辞旧迎新的日子,家家户户要团聚,共度除夕,吃饺子,以家中活动为主。元宵节是正月十五日,处于立春和雨水两个节气中间,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日,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时节。元宵节的传统节目是观灯,以户外活动为主,自古就是年轻人逛街赶热闹的日子,有“正月十五闹花灯”的传统。正月十五元宵节在霍州城只有一件事——敲锣打鼓打威风!在霍州我们称之为“闹红火”!

上初二时我第一次去霍州城看“红火”,真是大开眼界。十五一大早,各乡各村的人三三两两的汇集到公路上,骑车的、走路的,前不见头后不见尾,大家都朝着一个方向——霍州城奔去。到了霍州城里,早已是摩肩接踵、人山人海。霍州城长长一条大街设了18个主席台,从鼓楼前一直排到东大街,每一个主席台前都挤满了观众。卖麻糖、米花糖、烧饼等小吃和兜售玩具的小商贩在人群边缘穿插着做着生意。霍州县城,每个村子几乎都有威风锣鼓队,大的锣鼓队多达上百人,小的几十号人。锣鼓队到每一个主席台都要奋力演出,台上评委负责打分。对表现出色的锣鼓队员要奖励大红绸一条,比赛结束后根据红绸多少领取奖金。水平最高的鼓手已有几条大红绸挂在身上,十分亮眼。就见主席台的人又来送红绸了,鼓手敲得更加起劲!

威风锣鼓共有锣、鼓、钹(镲cha)、铙四种乐器。锣最多,鼓次之,钹又次之,铙最少,大体为14、8、6、4之比例。锣鼓队员是清一色的农家子弟,身穿统一的运动服,戴着深深的墨镜,精壮冷酷。表演时,演奏队伍列成方阵、圆阵或梅花阵等图形,鼓手在队伍中间,身挎扁鼓,两只鼓槌头上嵌红综,敲起来鼓声动人心魄,让人的血液沸腾。锣手们围在鼓手周围,人手一面青铜大锣,敲起来声音不大,发出沉闷的低音。几十面锣同时击打,便发出了雷鸣一般的声音,引起观众心脏的震动。到高潮时,立于队伍后方的拍钹者便将钹举过头顶,击钹后翻腕45度,再击再翻腕,铜钹不停转动,钹碗中红、黄绸布不断飘飞,甚为壮观。表演到精彩之处,只留下单纯的鼓声。鼓手们聚在一起,连续不停地重重击鼓,一忽儿右手举起空中一绕,这叫“单挽花”,一忽儿双手轮回在空中一绕,这叫“双挽花”和“交替挽花”,一忽儿,右手将鼓槌扔到空中,落下时快速接住顺势下击,鼓点丝毫不乱,看得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

主席台前更是人潮汹涌,兴奋的观众们涌过来、挤过去,身不由己。霍州城的警察并不担心会出现群体性踩踏事件,他们有着丰富的经验。负责维持秩序的警察带着墨镜,手里有一根竹制的扫帚条子,在人群前面来回巡视。看哪里人挤得厉害,警察就过去甩着扫帚条子真真假假一顿猛抽,人群立刻退了开去。自然也有挨了抽的人不服气,找警察理论,往往是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这种维持秩序的方式虽然粗暴了一些,但却十分有效。在霍州那些年,真没有听说元宵节出了踩踏亡人事故的。2014年12月31日上海外滩发生人员踩踏事件时,我突发奇想,如果霍州警察在场,伤亡是否会少一些,甚至不出现踩踏事故。

十五的威风锣鼓敲了一天,我们沿着十八个主席台,一个一个地看过去。兴奋了一天,震撼了一天,不知疲倦。那像黄河奔涌一样的锣鼓声,回响在耳边很久很久。初三的寒假,锣鼓声伴随我们度过了一个学习的假期。夏天我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高中。

后来,霍州威风锣鼓名声逐渐在国内打响。1988年,霍县(今霍州市)300人的威风锣鼓队在北京举办的首届全国农民运动会开幕式上一鼓成名。

1990年,中国举办第十一届亚洲运动会。开幕式上,由410人组成的威风锣鼓队率先登场。威风锣鼓队阵容宏伟,气势磅礴,精彩的演出蜚声海内外。

1991年已不再是“豪情壮志在我胸”的我在临汾三中复读,前途未卜的迷茫伴随着刻苦攻读的学习生活。寒假初六就开学,十五是在临汾过的。正月十五那天我给自己放假,上街去看威风锣鼓队汇演。听着像战鼓一样刚劲有力的声音,看着一个个全身投入的鼓手,我感到强烈的信心、无穷的力量随着鼓声渐渐融入自己的身体。第二天,临汾日报上刊登了一张威风锣鼓表演的特写照片,题名为《鼓魂》。这个名字让我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一种“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知音感。当年七月高考,我以超出本科线33分的成绩考入南京一所重点大学。

1993年暑假,和同学坐火车返家。在浦口站上来一支百多人的队伍,满口熟悉的霍州口音。询问之后,才知道他们是刚从新加坡访问演出回来的霍州威风锣鼓队。这些年轻、粗犷的汉子都是第一次走出国门。他们在车厢里摆开了酒杯,互相喧闹着纷纷讲述着出国感受,表演着节目。豪放的性格、自信的面容充满着霍州人的自信和骄傲。

1995年我作为地方大学生参军入伍,到山西忻州大学生训练大队参加集训。结业典礼上的一个节目是800人军体拳表演。广场处于山谷中,展开队伍时一排一排走开去,正步声在山谷中回荡。这场景给我的感觉与威风锣鼓队表演十分相似。由军人来表演威风锣鼓应该是最合适的吧。我多么想在锣鼓队中做一名鼓手啊!

但参加威风锣鼓表演,是我多年没有实现的夙愿。入伍后,我参加过很多次重大科研或文化活动,却没有机会参加或组织锣鼓表演。虽然没有机会组建一支威武勇猛、所向披靡的威风锣鼓队,但我将全神贯注、舍我其谁的鼓魂精神带到了工作中。

今年军队开始规模结构和力量编成改革工作,作为一名军人,我们将走向新的征程。“世纪军改”中,每个人都可能成为“三十万分之一”,有的人忧心忡忡,有的人彷徨观望。在略有些不踏实不稳定的心情中,我依稀听到灵魂深处的战鼓声。

梦中,我作了威风锣鼓队的鼓手了!带领着一百多名精壮的汉子,聚在一起,用力挥舞着鼓槌,使劲地敲着、敲着……

十番锣鼓的简介
提示:

十番锣鼓的简介

十番锣鼓的演奏者,多为民间职业性鼓乐班“堂名”中的乐手和寺院中的道士。不少民间艺人分散在农村亦农亦艺,他们随时可被“堂名”班主或寺院当家道士招聘去参加汉族民间婚、丧、喜、庆等活动的演奏(道士不参加民间婚礼的演奏活动)。每逢春节、中秋以及庙会、赛龙船等节日,汉族民间则广泛地组织自娱性演奏,在群众中有着深厚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