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三杰红色精神
读觅渡有感
《人杰鬼雄》的压卷之作《觅渡》,是一篇评价瞿秋白的散文。秋白去世半个世纪了,为什么人们至今以至永远怀念他,纪念他?是因为他当过党的领袖?是因为他的文学成就?还是因为他的从容赴死?当然有这些因素。而梁衡在散文中却绕过这些,突出地评述了秋白对生、对死、对名的态度。
几十年来,描写秋白、纪念秋白、评价秋白的文章浩如烟海,而梁衡是第一个从人格上剖析秋白,一层层逼近秋白人性的最高境界,用秋白的人格魅力在读者心中搅起了轩然大波。难怪此文一出,先后有百多家报刊转载,难怪秋白的女儿独伊读过《觅渡》之后,在致梁衡的信中说:“父亲一生磨难多,争议多,先生的一支笔概括了父亲的一生,提炼了他生命的精华。让没有读过党史的人,也能清晰地感到父亲的思想脉络,和他对党对国家的赤子之心。”“静夜沉思,咀嚼先生美文,我常心存感激,感谢先生将个人的思考变成了亿万人对父亲的追思”。诚哉斯言!信哉斯言!记得当年《觅渡》一出,我们几个先睹为快的人,便不约而同,相互推荐。此后的几年里,我读此文不下十遍,每读一遍,就觉得和秋白接近了一步,但又总觉得和秋白有说不尽的话。秋白一生是一幅读不完的名画,梁衡的《觅渡》是一篇读不尽的散文。
梁衡评价瞿秋白的话:“哲人者,宁肯舍其事而成其心。”或许,这句话是最能概括整本书的内涵的,也是给了我深深的启示。
以瞿秋白的才干,他完全可以成为一名优秀的作家、翻译家、金石家、书法家或名医。但他却偏偏选择了革命家这条路。他的壮烈牺牲,我们在无限惋惜的同时,更多的,是景仰和崇敬。梁衡评价其为“舍其事而成其心”,也就是宁可放弃轻松安逸的生活也要追求自己的理想。于是,我想:人要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何为人生价值?这是一个宏大的概念。我以为,就是高远的目标。那怎样的目标为高远?我觉得至少对得起自己、对得起他人即可。梁衡在《读韩愈》中写道:“他(韩愈)觉得自己的知识能力还能为地方百姓做点事,觉得比之百姓之苦,自己的这点冤枉这点苦反倒算不了什么。”这也是“舍其事而成其心”,韩愈
在大一统的`江山上被金銮殿上的御笔指来划去,他的生活或许不像瞿秋白那样是主动放弃轻松安逸,多少有点无奈与悲凉。但生活的坎坷并没有消解他善良的心灵,他的心中仍然是有那么一种精神,一种目标。虽然这目标比之于在朝廷上辅佐君王、治理江山小得多、卑微得多,但仍是符合他作为一个封建时代中国文人的良知的,那就是既然为官,就要造福一方百姓。“舍其事而成其心”,成就的不仅仅是自己一颗善良之心,也成就了一方水土的安宁祥和。所以说: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于己于他人都为有利。
梁衡说过:人生的价值恰在于昭示过程的进行。“目标的出现也是一个接一个的,人生的价值不会因一个目标的实现而宣告完成,相反的,在完成一个个目标的过程中,人生的价值才得到了最完美的体现。曾一次次地被杨善洲的事例深深感动。做了一辈子的地委书记,辛苦操劳了一辈子,本应安度晚年、享受天伦之乐的他,“舍其事而成其心”,在一个目标完成以后,再寻求到了新的更艰难的目标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那就是植树造林。老人走了,换来的却是翠林青山。我们有理由相信,如此一个人定不会空虚,而且定能快乐长久。所以说,一个能够“舍其事而成其心”的人,能够不断寻求目标体现人生价值的人,是能真正体悟生活美好的人。
但我并不是说要“成其心”必须“舍其事”。我们之所以铭记瞿秋白、韩愈、杨善洲这样的人,是因为他们的目标和人生价值因为他们的悲剧和苦难而增添了些许的更为人夺目的光芒。但是不舍其事而成其心的人仍是有的,比如歌德一生养尊处优、荣华富贵,也照样能独领一帜,成为世界文学星空上的明星。所以我想强调的是,想要成其心,要实现人生价值,假惺惺地去受点苦、磨点难是不行的,关键是那颗心是否坚定、是否本善。
这不由得让我想到现在社会上,有些人不愿吃苦,没有人生目标的追求,而是一味地渴求安逸的生活。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余秋雨曾说过:“什么也不怕,就怕文化人格的失落。”我更愿意把这种“舍其事而成其心”的精神说成是文化人格,它所支撑的是整个民族精神的基石。我不苛求我的文字能对这个社会有多大的改观,但至少,我们应该要找到自己的人生坐标 ,唯其如此,才不致于使灿烂的民族精神沦于黯淡。
“舍其事而成其心”,短短一句话,承载的是很多很多??
觅渡,觅渡,渡何处?的读后感
作者用瞿家祠堂前的觅渡河为线索贯穿全文,用“渡何处”引喻瞿秋白对自己人生的探索,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心忧天下、胸怀坦荡的“绅士”革命家。在作者的笔下,瞿秋白是一个可以成为大文学家的知识分子,他身上的才华丝毫不逊色于同时代的文学大家,而且深深地热爱着文学事业,但当自己的民族和人民陷入苦难时,在自己挚爱的文学事业和政治责任的权衡抉择中,他毅然绝然地选择了投身革命事业,用自己羸弱的身躯担负起千斤重担,在崎岖的革命道路上勇敢前行,只要能为社会的前进照亮一步之路;当然,这条路注定是崎岖的,有多少人刚上路时口号喊得震天响,在一点点困难面前就选择放弃,更何况是面临生死?秋白用他柔弱的身躯告诉了我们什么是真正的英雄,从被捕到就义,他没有一点点的畏惧,再可怕的威胁,再丰厚的利诱,他没有一点点的屈服,一个柔弱的知识分子在真理和大义面前表现出了最大的坚强和从容 @xh_sky
常州三杰指的是哪三个人
常州三杰指的是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瞿秋白、张太雷、恽代英,因为都是江苏常州共产党员,故被称为“常州三杰”。
1、瞿秋白(1899-1935),原名双爽,江苏常州人。少时就读于常州的学堂。1916年底起先后在武昌、北京学习外语。1919年组织同学参加震惊中外的五四爱国运动,随后参加李大钊组织的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团长。1930年,在上海主持召开中共六届三中全会。
2、张太雷(1898-1927),江苏常州人。原名曾让,父亲见他相貌不凡,又因家境窘困,取《周易》“否极泰来”之意,取字泰来。后又改名太雷,寓震醒痴顽,打击强暴之意。早年就读于常州府中学堂,后毕业于北洋大学法科,1920年参加李大刽在北京建立的共产主义小组,次年任共产国际东方局中国科书记,出席共产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并在莫斯科介绍瞿秋白加入共产党。
3、恽代英(1895-1931),又名蘧轩,字子毅。祖籍江苏武进县小河石桥湾恽家村,生于湖北武昌。1918年毕业于武昌中华大学,1919年积极组织学生参加五四运动。次年创办利群书社,编辑《少年中国学会丛书》。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之后到四川,任川南师范学校校长等职。1923年夏又转到上海大学任教,创办并主编《中国青年》。
常州三杰指的是哪三个人?
1、瞿秋白:(1899-1935),我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中国革命文学事业重要奠基者之一。 2、张太雷:(1898-1927),我党早期重要领导人之一,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创始人之一和青年运动卓越领导人,广州起义主要领导人。 3、恽代英:(1895-1931),我党早期著名的政治活动家、理论家和革命青年的领袖,中共创建时期的重要领导人之一。 张太雷的主要成就 在张太雷同志的革命生涯中,从事党的青年工作也是重要的内容 [7] 。1922年5月,张太雷在广州主持召开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一致通过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以来第一个团纲和团章。 1925年1月,他在上海主持召开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决定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改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选举张太雷为团中央书记 [6] 。张太雷同志还多次作为中国青年团的使者,参加青年共产国际的工作和活动,忠实地、创造性地履行了自己的职责。